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

作者:杜康、许天来 时间:2025-10-06 点击数:

10月3日,由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协办的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学校东校区第一教学楼举行。会议邀请了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曹一鸣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章韬教授、Hawgent皓骏数学技术中心创始人左传波、学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院长梁海华教授等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160余名数学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教研员,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数学师范专业教师及部分在校学生等参加会议。

授学校领导委托,梁海华教授代表学院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致以诚挚欢迎,并向长期为广东省中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们表达崇高敬意。他介绍了学校学院的办学历史、数学学科建设成果等发展情况。他表示,此次学术年会汇聚了多名深耕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学者,期待各位名师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碰撞思想,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为广东省中小学数学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学术年会分为大会报告和2个分组报告。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执行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大会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改革中正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通过赋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更好地实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助力教育改革。他结合具体的课例,呈现如何基于Deepseek平台,通过设置恰当的引导语助力教学设计。他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AI技术深度挖掘常态化教学过程的检测数据,从而实现智能课堂质量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知网2024年top 1%高被引学者徐章韬教授向大会作《中心辐射式认知结构:新高考背景下减负提质在技术实现中的路径》的报告。他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双减”。他借鉴张景中院士提出的教育数学思想,通过化“链式知识结构”为“中心辐射式知识结构”,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旨在凝聚本土特色经验,建立中国自主的数学教育学话语体系。此外,徐章韬教授结合教材实例,阐述如何通过“中心辐射”的方式逐步提升难度命制数学试题。

学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院长梁海华教授向大会作题为《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报告。他对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调整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解读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他认为,高考新试题紧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重点考查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思维,一线教师需认真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以适应新高考。他还结合丰富的教学案例,提出自己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Hawgent皓骏数学技术中心创始人、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左传波向大会作题为《未来数学教师成长的产学研融合发展路径》的报告。左传波认为,未来的数学教师需要掌握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有关键作用的技术、工具、仪器和设备。他分享了团队如何结合现代数学探究设备、数学具象模型、数学思维课程、数学智能软件、数学交互学习工具等教学资源,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

 

分组报告中,各位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等围绕大会议题展开深入分享。

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会长、广东省第七批特支计划教学名师、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钟进均对本次学术年会进行了总结,并向报告专家、工作人员和学校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本次会议对学校数学师范专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数学师范专业人才能力素养标准的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数学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将以此学术年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数学师范生培养质量,夯实数学学科学术基础,以实际行动为广东省基础数学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510665)  电话:020-36540569、38265770 邮箱:sky@gpnu.edu.cn